增长放缓后,优步的出路在哪里?

2018年是IPO大年,2019年可能更加“热闹“,包括优步、Lyft、Palantir、Pinterest等公司都计划上市。在“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美股IPO”系列文章中,英为财情Investing.com将盘点今年最受市场关注的美股IPO。

今年Lyft (NASDAQ:LYFT)和优步 (NYSE:UBER)的先后上市令网约车行业成为焦点,尤其是优步。

据悉,仍处于亏损状态的优步估值可能高达1200亿美元,这将是纳斯达克100指数公司平均估值的两倍以上,比起3M、21世纪福克斯、英伟达等多年来一直在盈利的知名品牌估值还要高。

而从优步竞争对手Lyft最新的路演情况来看,网约车公司似乎颇受追捧。本周知情人士称Lyft路演仅两天便被超额认购,意味着其IPO价格可能要高于原定的目标区间,估值也可能高于此前所寻求的230亿美元。这对料将在4月启动IPO的优步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凭借规模效应迅速增长 但风险已经显露

优步是在2009年由Travis Kalanick(现已卸任CEO)和Garrett Camp成立,并于次年正式推出服务。它被认为是典型的“行业颠覆者”,被CNBC列为是2018年全球最具颠覆性的公司之一,仅次于马斯克的SpaceX。

优步的核心业务是就是网约车。根据其官网资料,优步的服务现已覆盖逾65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拥有7500万名乘客,共300万名司机。其最大的市场是在美国(截至2018年3月有4180万名用户),其次是巴西、英国和印度。

在美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不同的数据来源显示优步的市场份额在69-74%左右。获得这种领先优势,原因之一在于优步的车队规模要大得多。早在2015年8月,优步的司机数量就超过了出租车司机;以纽约市为例,截至2018年8月,可供服务的优步车就达到了6.3万辆,相比之下Lyft仅有3.4万辆,出租车1.6万辆。

而对于优步来说,这种规模效应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从而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根据优步在去年8月份披露的部分业绩数据,其二季度的净收入增长63%至28亿美元。优步此前预计,其2018年的净收入在100亿至110亿美元。

但优步的风险在于,其预计至少在未来三年来都不会盈利。在去年二季度,优步的亏损达到了8.19亿美元。在2017年,优步净亏损为45亿美元,同比扩大了61%,而当年的净收入为75亿美元。

投资者可以忽视亏损,但在此情况下他们将十分注重收入的增长。随着乘车服务已经全球化,其收入增长开始展露出放缓的迹象,去年二季度收入63%的增长低于一季度的70%,交易额增长率也从55%下滑至41%。优步已经从中国、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市场退出,将当地业务出售给其区域竞争对手。优步的主要市场是在北美,但根据ABI研究机构,2017年全球70%的乘车服务都发生在亚洲。在中国,滴滴出行占据着90%的市场份额;而东南亚的市场则被Grab牢牢掌控。

增长放缓后 优步的出路在哪里?

这意味着优步必须拓展其他业务——它也正是这么做的。以2014年8月推出的Uber Eats为例,这个送餐服务是优步增长最快、利润最高的业务部门,据称现在已经占据优步超过10%的交易额。

优步现任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称,截至2018年5月,Uber Eats全球的推估交易额在6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外卖巨头Grubhub的餐饮销售总额在38亿美元。后者在美国仍然占据着5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Uber Eats已经一步步蚕食,市场份额超过了20%。

除此之外,优步还在向自动驾驶投入研究。有了自动驾驶车辆,优步可以极大地缩减其核心运营成本——司机。但在此之前,这部分投入似乎是个“无底洞”,预计每季度损失1.25亿至2亿美元,即占季度亏损的15%至30%。优步还在寻求进入其他新市场,包括踏板车租赁、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优步的也有被夸大的可能。比如2017年上市的Snap在IPO前五个月被认为估值高达400亿美元,但最终估值只有一半;去年在港股上市的小米也从上市前的1000亿美元估值目标下降至上市时的540亿美元。优步1200亿美元的市值是否过高,最终还是要由投资者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