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图阻止美军登陆的秘密战车:二战日本“奇黑”坦克秘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款参加过实战,且拥有能打击美军谢尔曼、李式等中型坦克的日本坦克,恐怕就是97改了(Type 97-Kai)。作为二战时期97式中战车家族的一员,虽然装备了一款高速的47毫米坦克炮,但其装甲仍然十分脆弱。因而,当“谢尔曼危机”爆发以后,从恐慌中猛醒过来的日本人,开始了所谓的新战车研究,以求自己的主力坦克,在面对谢尔曼甚至斯图亚特时,不至于被对方打成一团火球。

▲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与1945年的“八月风暴”中,苏联也曾缴获过不少的日本坦克。而上图的这辆,就是陈列在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的97式中型坦克。

▲日军的97式中型坦克使用的57毫米坦克炮实物。由于低劣的反坦克性能,迫使日军不得不开发新式的坦克炮作为替换。

97改的车组增至了5人,同时,全车的装甲也有所提升。炮塔正面达33毫米,炮塔侧面为26毫米。而车体正面增至25毫米,侧面26毫米,就连后部也达到了20毫米的防护。除此之外,97改还配置了前文刚说的1式47毫米坦克炮,该型火炮在二战期间,是日军正规反坦克炮序列里,唯一能从侧面击穿李/谢尔曼系列中型坦克的利器。除此之外,97改与原版97式并无太大改动。

▲97改型坦克的结构线图,可见在防护上做了些许功夫的日本人,还为其在车顶加装了防空机枪架。

▲十分有趣的一张彩绘,上图包含了部分二战时期日军试验、量产的战车型号。包括97式指挥坦克,三式炮战车,120毫米自行火炮,一式自行火炮,120毫米97式榴弹支援车,一式炮战车,一式炮战车(试验)以及四式150毫米自行火炮,97式中型坦克与97改。

时间进入了1942年,在对97改的实战报告进行总结后,日方技术人员决定,利用97式中型坦克的底盘,对现有装甲进行强化,同时增强主炮的射程、精确度以及车辆时速。这款97家族的新成员,被命名为“奇黑”(Chi-He)。从车体造型来看,奇黑为了更好地保护车组,采用了焊接而不是传统的铆接工艺。而一整块样式的矩形焊接装甲板,也有利于工厂制造。同时在动力系统上,奇黑采用了三菱的100式柴油机,最大时速增至44公里/时。但主炮与97改并无区别,使用的仍然是1式47毫米炮。炮塔为3人样式。

▲1945年末,位于九州地区(Kyushu)防御的日本一式奇黑中型坦克。

奇黑对日本战车影响最大的一点,在于它是整个二战时期,日本首款全套配置无线电收发机的坦克。在此期间,日军装甲兵的交流基本上是以旗语,甚至是直接喊话来协调作战的!

▲多次出现于日本本土防务照的奇黑中型坦克。注意其车体样式明显不同于97改,防护能力更好。

虽然正面装甲得到了强化,但97家族所使用的那门500米穿深70毫米+,根本无法威胁谢尔曼正面的47毫米炮依旧是主流。对日本人来说,他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美军在1944-1945年的欧洲战场,除了用上先进的76毫米炮版的M4A3E8以外,甚至还投入了日后被划为中坦的“潘兴”。而在1945年,倘若美军真的执行了所谓的“奥林匹亚”登陆行动,就算是奇黑,能挡得住滚滚向前的美军装甲兵么?

▲奇黑的后视图。最终这款仅产170辆的中坦,连岛都没出过,更别提挽回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的战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