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步枪的仿制与研制(七)苏式7.62毫米非自动步枪的仿制

中国步枪的仿制与研制(七)苏式7.62毫米非自动步枪的仿制 

◎俄罗斯M1891步枪

◎俄罗斯M1891步枪的枪机推弹入膛

俄罗斯/苏联M1891系列步枪

1877年7~9月,俄国10万大军在普列夫纳(现保加利亚境内)围攻3万土耳其军,由于俄军使用的是伯丹2号独子步枪,土军已经部分使用温彻斯特管式弹仓步枪,弹仓枪的高射速获得优势,俄军以死伤3万人告败。1883年,俄罗斯总军械部组建了一个由恰金中将领导的弹仓步枪研究试验特别委员会,组织俄罗斯新式弹仓步枪的研制。1885年官方进行了发射黑火药10.67×58毫米中心发火枪弹的步枪选型试验评审。评审工作还未完成,又传来法国定型了小口径8毫米无烟火药步枪的消息,新火药和弹仓供弹结合在一起时,步枪性能产生一个飞跃一—射速提高和杀伤威力增大,新枪方案迅速跳跃出来。1888年7月,恰金委员会再次拟订开发计划,对7种无烟药小口径步枪进行评选。1889年选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莫辛(SergeiIvanovich Mosin,1849-1902)步枪,一个是比利时艾米尔·纳甘(EmileNagant,1830-1929)和莱昂·纳甘(LéonNa?gant,1833-1900)兄弟俩的步枪,评选后决定各自生产300支到部队试用,两枪都采用无烟火药7.62×54R毫米带底缘枪弹。试用后,结果两者的战术性能相近,不相伯仲,只是纳甘步枪的弹夹式快速装弹机构速度快,略占优势。评委会以14:10投票赞成使用纳甘步枪,但政府出于国家尊严的考虑,希望采用莫辛步枪,最后不得不采用折衷方法:“建议采纳莫辛设计的7.62毫米弹仓式步枪作为军用小口径步枪,同时采纳纳甘设计的快速装填弹夹,可以从机匣上方单发或用弹夹装填。”1891年4月16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布命令,定型为M1891步枪。俄国人称其为三线步枪(线是俄罗斯长度计量单位,1线等于2.54毫米,三线即7.62毫米)。1892-1895年间,首批503539支M1891步枪委托法国夏特罗兵工厂生产和交付。这批步枪的枪管上有西里尔字母的夏特罗兵工厂厂名和“?”形贸易标记。同时,沙俄国内的3家兵工厂开始组织生产,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就生产了380万支。十月革命后,苏联在1891步枪基础上缩短163毫米,定型为1891/30步枪,到1940年生产140万支,战争中,1942-1943年就生产了710万支。真正停产是1965年,该枪是陪伴俄罗斯/苏联70多年历届战争的步兵主用武器,生产总数高达约3700万支。

该枪与德国M1888步枪相比,整体布局上也是外露式弹仓,定型时间晚3年,性能和结构上优化颇多。手动栓式闭锁机构改为机体通过中间件迫使机头回转实现。工艺性、勤务维护性更为简便:M1888步枪全枪10个部件,而M1891步枪只有6个部件;M1888枪机8个零件,而M1891枪机6个零件;M1888击发机构5个零件,而M1891是4个零件;尤其是M1891步枪的桥形弹夹比M1888步枪的漏夹明显简捷实用,高出一筹。枪管尾部上方标有缩写生产厂名,及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徽标和生产年份、枪号。

◎1905年2月,俄军士兵用M1891步枪在中国旅顺要塞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中,俄军士兵用M1891步枪作战

◎抗战期间出征缅甸的远征军中也曾用M1891/30步枪

纳干在该枪结构设计中的贡献是解决了大底缘枪弹在单排弹仓上弹时底缘相互钩住影响供弹的难题。这在德M1888步枪上遇不到的,因为其枪弹是无底缘的。纳干的具体做法是在左侧机匣上设计有退壳挺和隔弹片,用弹夹压弹时,隔弹片深入弹仓,像棘轮一样挡住下行枪弹;枪机闭锁过程中,腹部偏心弧面最厚部位推开退壳挺,退壳挺带动隔弹片向外移动,次发枪弹在托弹簧作用下升到进弹口;枪机开锁过程中,偏心弧面最薄部位复位,再阻止后发弹上升。

该枪为5发弹仓,发射7.62×54毫米带底缘枪弹,枪管长800毫米,初速615米/秒;全枪长1305毫米,枪口套装上锥形刺刀后全长1 738毫米,空枪质量4.2千克。

M1891具体分类如下。

——步兵型为标准规格步枪,配用伯丹分体式四棱锥形刺刀,主要配备给陆军步兵,是1930年前俄/苏步兵的主要武器。生产时间1891-1928年。

——龙骑兵型为骑马机动的步兵所用,配有上护木和刺刀,除枪管比步兵型较短外,其它结构与步兵型完全相同。生产时间1893-1932年。

——哥萨克骑兵型为骑马战斗的骑兵所用,机匣上标有“哥萨克”的西里尔文缩写"Каз."铭文。哥萨克近距离惯用马刀格斗,因此步枪上不配刺刀,其它与龙骑兵型步枪完全一样。生产时间1894-1922年。

——宪兵型为骑兵、宪兵、工兵、炮兵、通讯兵等用,长度比龙骑兵步枪还短219毫米,质量也轻约0.6千克,不安装刺刀,背带两头都是贯穿于木托。生产时间1910-1917年。

——1907年式为经过标准化后的卡宾枪,基本参数与宪兵型同,生产至1917年为止。生产时间1910-1917年。

——圣彼得堡骑兵学校型的卡宾枪,做工、材质都比一般部队使用的更加精良,供贵族学生专用。

1930年,苏联在M1891步枪基础上缩短163毫米,定型为1891/30步枪,到1940年生产140万支,到1945年二战结束,总数达1700万支。M1891/30步枪是苏军二战中主用步枪。

1938年,在1891/30步枪基础上再缩短枪管长121毫米,去掉刺刀,定型为M1938骑枪。1942-1943年生产了710万支。

1944年,在M1938骑枪上又加上了可折叠棱形刺刀,定型为M1944骑枪。

俄制M1891步枪系列在中国

中国曾称M1891步枪系列为水连珠步枪。起因是发射无烟药的M1891步枪传到中国后,与此前使用黑火药枪弹的步枪(包括德M1888之类)发射时枪声沉闷,硝烟经久不散相比,M1891步枪不仅烟雾少,而且枪声清脆,如同水珠溅落,由此得名“水连珠”。它的出枪口弹头初速最高880米/秒,比德M1898步枪还高20米/秒,印象深刻。至于连珠一词,源于中国称呼早先管式弹仓枪为连珠步枪,因为管式弹仓中的枪弹成串而名。

M1891步枪进入中国最早的时间可追溯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当时俄国派了18万大军侵占中国东北,以实现其扩张野心。4年后,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相当数量的M1891步枪遗失下来,这时国人大量接触这种步枪。十月革命后,大量白俄军人将手中的步枪以13元一支的价格卖给了奉系军阀,换取居留权,总数约3万支。此外,奉系军阀还从军火市场上购买了约3.5万支;山东军阀张宗昌曾组建了1万多人的白俄骑兵军,用的全都是他们自己带来的M1891步枪。

1924年10月,苏联货船为黄埔军校的学生军送来的第一批武器中就有8000支M1891步枪(每支配枪弹500发),这是当时孙中山手中掌握的最可靠的武装力量。1926年9月,苏联开始援助冯玉祥部队10万人的军火,其中就有M1891步枪27970支,后冯玉祥又购买了31 500支。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还提到了这批枪,这是俄式步枪第一次大规模地流入中国。

1939年6月,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国订购了价值1293万美元的第一批军火,其中包括莫辛M1891和M1891/30步枪5万支(M1891/30步枪为主);相应的步机枪弹1.2亿发。抗日战争中,苏联先后三次提供军事贷款给国民政府,用以装备第1、2、5、10、74军的20个“苏械师”,其中10、74军参加长沙会战给日军造成了不小损失。

20世纪40年代以前,M1891步枪系列进kkkk到国内不少,但步枪仿制没有进行,只有上海制造局于1927年开始生产俄式7.62毫米枪弹,以供给国内所需。接着金陵、汉阳及后来的第20兵工厂仿制过7.62×54R毫米俄式枪弹。整体来说,由于7.62×54R毫米枪弹不足,M1891步枪系列实战运用范围较小。

附表:M1891步枪系列诸元

为补充朝鲜前线装备的不足,1951年中国进口苏M1891/30步枪33 084支,苏M1944骑枪140000支。1952年进口苏M1891/30步枪107 523支。1953年进口苏M1944骑枪62032支,苏M1891/30步枪20638支。苏M1944骑枪在志愿军中很受欢迎,精度高,动作可靠,长度适中,重量合意。当时新闻报道,特等功臣张桃芳曾使用这种步枪,以442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下了志愿军单人冷枪杀敌的最高战绩。

苏联M1944骑枪在中国的仿制

新中国初期,为了摆脱装备混乱困境,中共中央决定军队装备要走苏联武器之路。1951年6月,徐向前总参谋长率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购买苏式武器。苏提供M1944骑枪、82迫等武器图纸资料,仿制苏M1944骑枪,中国称1953式7.62毫米骑枪,是1949年后我军装备的第一种制式步枪。该枪是重庆二九六厂按苏M19447.62毫米骑枪图纸和量具仿制,1953年出厂定型。1953式骑枪与M1944略有不同,1953式的准星座比M1944的要宽,刺刀座也与M1944有所不同,少量不装刺刀。

1953年生产定型当年就出厂了58500支,7.62×54R毫米枪弹50009.3万发。1954年生产1953式骑枪291060支,7.62×54R毫米枪弹25047.2万发。1955年生产1953式骑枪420000支,7.62×54R毫米枪弹38316.1万发。1956年生产1953式骑枪44840支,7.62×54R毫米枪弹48400.6万发。1957年生产1953式骑枪46740支,7.62×54R毫米枪弹18189.6万发。1953~1957年共产1953式骑枪861190支。出厂价格只有苏联进口的一半。

至于枪弹,苏式7.62×54R毫米枪弹的仿制开始较早,上海兵工厂是1927年开始的,以供给国内大量M1891步枪系列所需。1949年后,为了支援朝鲜战场前线弹药所需,首先组织了一二一厂、三二一厂、六七一厂、七九一厂进行了7.62×54R毫米枪弹的应急生产,1952年就产出4936.8万发。

M1944骑枪的弹仓容量5发,发射1953式7.62×54R毫米枪弹,初速820米/秒,全枪长1325毫米(刺刀打开)/1 020毫米(刺刀折叠),全高178毫米,全宽83毫米,枪管长520毫米,全枪质量3.9千克。

作者:马式曾孙成智
      来源:《兵器知识》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