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马快弓强的游牧帝国,为啥只有蒙古人成了世界征服者?

编者按:一直以来,历史爱好者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历史上,马快弓强的游牧帝国有很多,为什么只有蒙古帝国在13世纪掀起了征服狂潮?比如突厥人骑射不在蒙古人之下,游牧战术体系早已完备,重骑兵更是质量胜过蒙古重骑兵,缘何没有取得蒙古帝国那样的扩张成就?

实际上,在冷兵器时代,拥有大量马匹的游牧民族在古代战争中本来就有很大的优势,机动性和后勤补给上优势实在太大了。他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内部的组织度问题。拿鲜卑举例,檀石槐死后,鲜卑第一汗国马上土崩瓦解,重新崛起是十六国时代,并且是分为数部了。而成吉思汗虽然屠城成性,据说还开创了将死老鼠、死尸用投石机投入城里引发鼠疫的人口毁灭手段,但是这往往让人忽略了他政治上的天才。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在组织上,吸取了匈奴、突厥、女真的成功经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吉思汗用95个千户打破旧部落,增强了蒙古人的组织度,提高了动员效率和凝聚力。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利用通天巫将孛儿只斤家族神圣化,建立黄金家族的神圣性之后,又将通天巫处死,使得再无人可以与黄金家族争夺神圣性。另外,在组建核心力量时,成吉思汗更重视忠诚而非战斗力。著名的怯薛军并不以战斗力著称,作用更类似一个人质机构。

怯薛军的成员原先大多是蒙古贵族中的二代,成吉思汗规定蒙古贵族必须让自己的子弟到怯薛军中服役,谁不交谁就是潜在的叛徒。在战争中,怯薛保护大汗安全的职能,大于作战。而怯薛军的成员在职位晋升上,也有极大的利好,使得黄金家族与众多蒙古贵族形成利益共同体。

▲日本画作里的蒙古军

另外,成吉思汗重视蒙古军的整体战力。根据相关研究,金末蒙古人数量接近200万,作为游牧民族其实已经颇为庞大了。但野狐岭之战时,蒙古军数量仅9万左右,据说到成吉思汗去世也才膨胀到12.9万,这个征兵比例着实不高,但也确保了每个士兵都分到足够的资源,保证单兵战斗力。战斗力较强的蒙古军,能够震慑庞大的其他民族人口和投诚的实力派,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反抗或自立。

▲蒙古重骑兵

同时,在大军出征时,蒙古草原本土还能有大量预备役士兵镇守,确保了老巢的稳定。而且蒙古人擅长使用仆从军,仆从军并不只是炮灰。实际上,相比突厥人更喜欢将仆从军完全当炮灰使用,而蒙古人麾下有大量优质的仆从军。另外,蒙古人屠城并不只是获取补给和财宝,更是起到屠一城降十城的效果。

蒙古人的屠城,让绝大多数人忽略了蒙古人对于效忠者的优待。投降蒙古人的实力派和领主,往往能保全自己的部曲和领地,更能在征战中继续扩充加增,这些优质仆从军在蒙古帝国的扩张期能获得巨大的扩张红利,是以乐于效劳。于是蒙古军在扩张过程中,往往是以众击寡。

▲使用回回炮的蒙古仆从军

还有,蒙古人的行军能力不宜太过高估。在劫掠作战中,他们行军确实很快。但如果是稳固征服则大为不同。以长子西征(蒙古第二次西征为例),蒙军1235年出发,1237年抵达俄罗斯边境,1240年攻陷基辅,这个行军速度可以说慢如蜗牛了。

这是因为蒙古人要建立稳定征服,不得不赶着大批牛羊行动,一边征服,一边要让牛羊得以繁衍。同时还要收纳仆从军,扶持代理人(金帐汗国的直属领地主要是钦察草原北部和乌克兰草原,对于罗斯诸国基本上都是间接统治,只派人征收税赋),西征军出发时仅5万人(包括在西域和中亚招募的军队,蒙古兵不过2-3万),经过收纳钦察和罗斯仆从军,数量膨胀到12-15万,才攻入波兰、匈牙利诸国。

▲长子西征

但是蒙古人对于地方实力派的优待,不可能没有后遗症。就元王朝而言,忽必烈依靠优越的政治手腕,削除了汉军世侯的封地,避免了遭到地方实力派的直接反噬。但是元朝因为不得不优待豪强,地方豪强势力庞大,导致朝廷收不上赋税,只能依靠印刷钞票解决财政,于是百年而亡。而一直解决不了地方实力派问题的伊利汗国,则因为突厥土豪的反噬而土崩瓦解,灭亡得比元朝更早。

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能延续较长时间,是因为这两国都拥有庞大的草场。蒙古人与同为游牧民族的钦察人融合成鞑靼人,提供了压制数量优势并不大的农耕人口之基本盘。但是统治的松散性,仍然是这两国衰亡的重要原因。

▲金帐汗国与诸罗斯公国

当然,蒙古帝国崛起时全世界性的疲弱,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一个帝国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总之,成吉思汗经过创建使得蒙古帝国所取得的政治成就,是蛮族政权在依然将游牧/渔猎人口当做基本盘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巅峰了。蛮族的落后性、碎片性注定了其长久成就不可能高于定居化的农耕民族。

不过,虽然蒙古帝国崩溃了,但蒙古草原上所有的游牧部族已经被铁木真整合成统一的蒙古族。虽然蒙古各部落也会相互攻杀,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向心力,是匈奴、突厥时代几乎不可能找到的。这也给后来的明王朝以极大的困扰,在调略瓦解时难度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