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现在大量的辫子戏所赐,布面甲成为了清军的标志性,甚至有人把《平藩得胜图》的明军都当成了清军。所以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布面甲那种像大棉袄一样的盔甲,有什么优点?为何会在明清那么流行?
▲平藩得胜图局部
之前,网络上有传言说,这种盔甲出现是为了防火器,即利用棉布纤维的防弹特性,在棉袄中塞入铁片,来增加防御性。但是根据目前的布面铁甲实物来看,这种推论并不合理。
因为布面铁甲防御性能靠的是钉在布面上的甲片,而不是棉布纤维。而不带铁片的纯布面甲,或棉甲是没有多少防御能力的。从努尔哈赤的现存盔甲结构来看,布面甲内部基本是用方形甲片钉在布上的。不同布面甲布材质也有区别,有的是绸布有的是棉布等等。而布面上的钉就是用来固定甲片的。
▲沐晟墓盔甲复原
那么,布面甲相对于其他铠甲,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札甲,有啥优势呢?首先是,布面甲的甲片,要比札甲的大得多。甲片大了,就以为甲片数量少了,工时也就少了,成本也就下来了。比如《宋史》卷197《兵志》记载的全装甲,,一副盔甲要用甲叶1825片。而像满城汉墓出土的铁铠的甲片有2859片,淄博齐王墓铁铠2244片,西安北郊汉墓2857片(含胄片)。
▲清代龙纹甲
这么多盔甲编起来谁都会觉得累,而且还费时间。而故宫收藏的皇太极的盔甲,其中面积最大的上下身甲,也不过是内敷铁叶186片(上身)和380片(下身)。而且,一个札甲甲片要打六七个孔,以便编织串连,而布面甲的甲片打三个钉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布面甲的生产,自然节省了不少时间。
▲布面甲实物(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以外,布面甲相对札甲重量更轻,因为札甲甲片小,而且甲片之间需要用皮绳编织,所以防护面积较大的札甲,基本四五十斤左右。即使南宋那种削减防护面积、适应弩手的盔甲也有37宋斤(南宋一斤约合620克)。而布面甲多重呢?锦州市博物馆就收藏过一件清代盔甲,头盔残重1.875千克,衣服残重13.025千克,总重量14.9千克,也就三十斤上下。这还是护住手臂、腋下、躯干的那种大面积甲。
▲努尔哈赤盔甲内部
我们也可以再说回皇太极的盔甲。这件盔甲由上衣、下裳、左右袖、左右护腋、前遮缝、左遮缝组成,甲胄共重约12.25kg(25斤)。这种防护面积下,布面甲所能达到这个重量,在札甲时代也是很难想象的。
▲板甲衣
而且在维护上,布面甲也比札甲好维护。札甲甲片要是破损了,周围一大堆甲片都要重新编制,而布面甲的维护就类似衣服打补丁了。所以,布面甲不光中国使用,朝鲜也有。欧洲也出现类似的板甲衣。之后,随着火器的进一步发展,布面甲从实战甲变成了礼仪甲,一些老照片里感觉软绵绵的布面甲,实际上就是那种没有甲片的礼仪甲。
▲锦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布面甲(照片来自锦州晚报)
▲皇太极的盔甲(故宫博物院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