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小传:长期无缘战场,却被“钦点”为开国大将,并高居第二
有一位开国将军,自1940年起,就无缘战场。没有参加百团大战打日本,也没有参加解放战争赶走国民党,却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且仅次于粟裕,排名第二。
他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徐海东。
1900年6月17日,徐海东生于湖北黄陂。他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1925年(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26岁),徐海东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任排长。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徐海东率领该排歼灭吴佩孚的四个连,荣立大功,取得了北伐关键战役的胜利。
(位于湖北大悟新城镇的徐海东将军故居)
1927年(27岁),国共合作破裂,徐海东回到家乡,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游击活动。11月,参加了黄麻起义。
他参与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历任红军营长、团长、师长。1933年,任红28军军长。
1934年4月(34岁),徐海东与吴焕先率领的红25军会师,合并为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虽然全军只有3000多人,但打了许多胜仗,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1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徐海东率领红25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从皖西转移到鄂东北。随后,以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北上,翻越终南山,到达西安附近,再西征甘肃。
1935年9月,红25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同志率领的红26、27军胜利会师,改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
红25军的这次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近5000公里。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红25军单独转移,并率先到达陕北,为中央红军的到达打下了基础。
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红军,部队没有减员,反而增加了800多人。也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的队伍,创建了鄂豫陕边区。
(红25军部分领导与警卫人员在两当县城合影。前排左三为徐海东)
1935年冬,中央红军主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陕甘宁边区,与陕北红军会师。这时已进入严冬时节,部队缺吃少穿,温饱都成问题。毛泽东向徐海东打欠条:“请你部借2500元给中央,以便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
徐海东让全军上下节衣缩食,把红25军家底7000块中的5000块大洋,送抵中央。并将最精锐的骑兵团,直接交给中央指挥,给予了中央红军巨大支持。这也给刚刚经历张国焘分裂之困的毛泽东极大的欣慰。
毛泽东称赞徐海东:“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2月,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化合影。前排左起:王首道、杨尚昆、聂荣臻、徐海东。后排左起:罗瑞卿、程子华、陈光、邓小平)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局势异常紧张,战事一触即发。徐海东率红15军团,开赴西安,担任防卫西安的红军南部总指挥。1937年1月,徐海东到达潼关,连夜构筑工事,抢占了有利地形,严阵以待。
随后,国民党军队赶到,见红军已抢先到达,只好连夜后撤20公里。“西安事变”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徐海东功不可没。
(西安事变时期的徐海东)
国共再次合作后,徐海东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1937年9月,林彪指挥平型关大捷,取得八路军抗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海东的344旅是参与作战的主力。
之后,徐海东奔波在抗日的最前线,从山西打到河北,日夜转战,驰骋数千里。不久,徐海东因积劳成疾,肺病复发喋血,回到延安休养。
1939年8月,徐海东再次请战,跟随刘少奇到华中,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转战皖东。
1940年1月,徐海东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再次喋血病倒。只有40岁的徐海东,被确诊肺功能大部分丧失。从此,他远离战场,与病床为伴。
(徐海东家人合影)
解放后,由于身体不好,徐海东未负责具体工作。
1955年(55岁),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因为红25军为党中央扎根陕北,奠定了基础,是陕北的元老级人物。
授衔时,徐海东说自己没有参加解放战争,长期没有进行军事指挥,没有必要评军衔。毛泽东却说:“徐海东不但要评大将,而且大将里面要排第二,仅次于粟裕”。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逝世于郑州,享年70岁。
(徐海东在阅兵典礼上)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78篇作品,营员“老骥伏枥”的第18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