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长,你XX的意大利炮呢?”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这句话。这部后来被称作“神剧”的影视剧,并不像后来的“抗日神剧”一样,直到现在仍被视作战争剧之中的精品,比“手撕鬼子”什么的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这场拉大炮的重头戏,就出现在全剧前半部分的最高潮——平安格勒,啊不对,平安县城攻防战,可以视为是李云龙这个角色内心成长和局部抗战局势的转折点。
虽然是小说和电视剧虚构的人物和战役,作为背景的晋西北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真的乱成了一锅粥。
概念乱成一锅粥
山西的地理构成之中,以自然版块为划分,通常共分为较大的四块,晋中、晋北、晋南(晋西南)、晋东南,在此之下,其内部继续可以再划分多个亚区,比如晋东、雁北等。
晋中、晋北、晋南(晋西南)的分界
大致在石岭关和韩信岭
晋东南则为长治-晋城盆地
晋东为阳泉、雁北为大同
在这之中,有一个常见的亚区却是跨越多个地理版块,同时也并非完全按地理版块而划分,掺杂了一些区位因素。
这个地方就是晋西北。虽然因为《亮剑》在社交网站上的大量传播,晋西北突然拥有了超高的知名度,但其实这一名词最早出现的时间距今也不过几十年,其辖域范围也随着时代的变动而变动。
首先呢,要在黄河以东(以西是陕西)
抗战时期,因日寇当时在山西的实际控制范围与战争形势的需要,山西各地的实际管理情况已不同于战前。国共双方出于对山西省实际管理的考虑,在省内进行了重新划分。“晋西北”一词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当年的晋西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包含的地区并不多,仅仅领有今天的忻州、吕梁境内的部分土地。
这一阶段的晋西北大致范围
这是因为当时的山西辖境范围,于北部地区和今天有所不同。由于晚清和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总体实力疲弱,对于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度不及从前,因此将中原地区与蒙古高原的结合地带等地有关的行政区划重新划分,建立了察哈尔、绥远、热河等省份。今天属于山西的雁北在这一段时期,大部被划归于察哈尔省境内,与山西无缘。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今宣化博物馆)
这样的划分方式,在政治操作中比较常见,是中央政府在自身力量低下之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权宜策略。在中国西南地区临时出现过的西康省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原西康省会雅安
不过到了建国之后,旧的临时行政区划已不再必要,察哈尔省撤销,原属于山西的雁北地区重新回到山西。至此,今天的大同和朔州的西部地区也包含了进来,晋西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个更大的晋西北
自古以来就是乱
出于山西高原整体的地理格局,外加其自身的山地纵横,居于中原地区与蒙古高原交界处的晋西北自古以来便是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前线。基于这一特点,历史上许多重要军事活动均发生在这一地区,其中不乏一些著名案例。比如杨家将的宋辽之战即于此发生。
雁门关太和岭口前的杨继业雕像
在此之后的北宋中后期,因无法控制燕云十六州,北宋失掉了有利于防御的燕山-太行-阴山一线。历代可以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民族的地区大部不处于北宋自身的辖境之内,防御一触即溃。
如果不能将防线推进到阴山、燕山一线
有没有控制西北河套地区
晋西北这块相对贫瘠的地方就显得很尴尬了
当然政治上最狼狈的一点是,历代中原王朝皇帝可以进行封禅活动的北岳,也因处于宋辽边境线附近而不得登,只可遥祭。
由于宋人难以北上,宋辽的边界线也因此稳定在白沟河-大茂山-勾注山(雁门关)-管涔山-麟州(神木)一线,比大多数农牧帝国分界线都靠南,可谓危机四伏。更兼澶渊之盟后,辽国不满足已有的现状,不断南下进行蚕食,到宋神宗年间,还派遣特使,提出以黄嵬岭(今原平崞阳镇西)为界。
虽然推进的距离不算很远
但战略形势可是恶化了
由于辽国胃口过大,遭到北宋使者沈括的怒斥,辽国自知理亏而去,初期败下阵来。但在这之后,北宋皇帝慑于辽国军威,一定程度上妥协了其部分无理要求,重新以宁武天池和北齐土垄长城以及自然的分水岭为界,宋辽前线进一步南移。
其中的宁武天池,就是在今天晋西北核心区域的宁武县境内。而当年的界池,则在今日被开发为芦芽山(管涔山脉)之中的一处著名景点。但若论及森林植被,晋西北只能说是乏善可陈,其中有不少山体已是草木不生的童山。
宁武天池群
但它并非一贯如此荒芜,至少两千年之前,这里曾是一片森林。由于距历代首都不算太远,这一带林区中的木材还曾作为建筑材料不断地被运往各朝的首都,比如西安、洛阳、开封等地。因其位于农牧交界线上,战乱频仍,植被常被掠夺性开发甚至焚毁,环境破坏开始出现。
黄河与太原之间的晋西北,干干的
而在明代,这种破坏则进一步加深。明朝迁都北京,北京城内大量兴建木结构建筑,晋西北森林之中的大树尽被砍伐运往京城。由此,从山海关至偏头关原有一条延袤千里的森林带,至明朝弘治年间已被采伐殆尽。
外三关之一的偏头关
除此之外,历史上每逢战乱、灾荒之时,平原饥民多入山为生,乱砍滥伐。而在明代中后期以后,由于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玉米、甘薯等),导致迁入山区的饥民更加增多,林区不断后退,取而代之的是水土固定能力不强的山地作物。
偏关县城及附近的自然生态
兵乱也不曾放过这里。
明朝立国之后,展开了多次北伐,但无法毁灭性地歼灭蒙古军队的有生力量,不得不修筑长城、依靠九边而巩固疆土。明朝军队在加强长城防务的同时,还在沿长城一线的草原进行出塞烧荒,破坏游牧部族的生产基础等军事活动,荒火难免延及森林。
大明在山西北部遍设军卫所
但挡住了西边没挡住东边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而晋西北地区正好处于山西镇、大同镇、延绥镇(榆林镇),明代几大重要军镇交界之地,形势更为严峻,烧荒也因此成为了家常便饭,环境进一步恶化。
晋西北军镇之中最为知名的
长城关口-杀虎口(后期修复)
此后无论是李自成起义,还是军阀内战、对日抗战,晋西北都会成为攻防双方的拉锯棋盘,不断重复植被毁损、人民流离的悲惨舞台。
晋西北的神奇秘密
兵火践踏、民众求生,晋西北的自然环境状况始终在不断恶化。到了近代以后,晋西北的矿业资源被发现,采矿导致的破坏更加不容忽视。
朔州附近的巨大煤矿
由于此地距离毛乌素沙地仅仅100多公里,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沙地都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理,受此影响,晋西北地区的盐碱地也大幅增多,继续任其发展便是不可挽回的沙漠化。
毛乌素沙地边缘的
右玉县威坪堡附近沙化的土地
连年的水土破坏,维护不得力,让晋西北地区的表土含砂量一度高达90%。随着北方各地沙尘暴不断爆发,风沙经由树木稀疏的地区,长驱直入京津冀,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北京沙尘暴
环境恶化形势如此严峻,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治沙这一重要工程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在延续。当地有关部门针对荒漠化的两大成因——风蚀荒漠(沙质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水蚀荒漠化),尝试了多种治沙手段,其中主要有物理手段和植物手段。
比较常见的是草方格沙障的应用,在公路周边很容易遇见。
新疆喀什麦盖提附近的
麦喀高速公路(新S16)使用草方格沙障固沙
其原理是通过地面粗糙度的改变与气流的涡旋导致的积沙,保持沙土稳定,令细粒物质不断积聚,涵养水分,形成结皮抵抗沙化。草方格固沙的作用与方法并不是直接放置就结束,而是有计划的按照“三芒草、沙蒿、白梭梭”的顺序逐步轮换栽植。
除了使用沙障之外,大规模种植植物也是一种手段。但很可惜,因为早期的治沙经验不到位,被栽种的植物品类很单一,挤占了其他原生植物的生态位,又无法形成合理的生态循环,治沙效果并不好。而且遇到会释放花粉的植物,在秋天又会成为空气污染源,让人类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升高。
位于毛乌素沙地之中陕蒙宁三省区
交界点处附近的防风固沙植物
这时候该沙棘出场了。
沙棘是一种主干比较明显的灌木树种,树干在生物量的比例较大,外加沙棘的结实特点,在抗风沙前线是主力军——虽然它样貌不太好看,而且动起来还比较扎手。
晋西北附近的沙棘
后方为明代长城
更优的特点是,沙棘这种抗沙植物,还具有可食用性。
这是一种酸酸甜甜的小水果,对于以产醋为主而知名的省份山西来说,也许是另一种酸溜溜的替代品。其还含有活性成分沙棘黄酮,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的药剂。
猫斯图同学特意去山西体验沙棘汁儿
沙棘的分布在晋西北地区,乃至于整个晋北,公路边随处都可以看到这种颜色鲜亮、好吃、又防风固沙的小植物。而这种植物所制成的酸溜溜饮品,沙棘汁,更是成为晋西北以及周边辐射地区所常见的饮品,近年来也开始因其特殊的口感、颜色和营养在大城市悄然走红。
沙棘汁也了解一下
竟然不是防不胜防
希望有了这些小精灵的存在,可以让千年来因受风沙困扰而乱成一锅粥的晋西北永不再混乱。
参考文献:
[1]马义娟 ,苏志珠.晋西北地区环境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类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2,9(3):124-126.
[2]苏志珠,马义娟.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11(3):20-27.
[3]吴启东.浅析草方格沙障措施在防风固沙中的作用[J].三农论坛,2014,31(11):20-20.
[4]彭裕萍,康全清,柳林整.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原致敏性的相关因素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1):27-32.
[5]高锦明,张鞍灵,李芸生,等.沙棘黄酮化学研究的进展[J].沙棘,1998,11(2):34-40.
[6]吴永美,吕炯章,王书建,等.植物抗旱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J].杂粮作物,2008,28(2):90-93.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NO.934-晋西北乱成一锅粥
作者:杔格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