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鬼子的92步兵炮,抗战时德械师引进的这款德国炮有多神?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现实,,抗日战场上,我们总能看见那个熟悉的“92步兵炮”的身影。造型低矮的它,不但轻便小巧,其发射的榴弹对我抗日军民的阵地,也有较大杀伤。特别是对付土木结构的工事,92步兵炮往往能轻松达成目标。而作为中德军火贸易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中国军队德式建军的一个象征,在这款步兵炮来华了以后,92式步兵炮与它相比,可能真的就有不小的差距了。

▲国外军迷所珍藏的92式步兵炮实物,除此之外还有日式钢盔,南部手枪,99式步枪等单兵装具。

▲92式步兵炮的炮弹与射击方式,在日军序列中,70毫米口径的它往往被用于营一级单位,作为火力支援。称之为“大隊砲”(Daitaihō)

▲上两图为92式步兵炮的基本性能数据,同时,该型步兵炮也可发射破甲弹打击装甲目标,据说对付90°倾角的装甲目标(没有显示距离)能达到100+的穿深效果!但由于炮口初速太低,因此,该型火炮打击移动的装甲目标效率十分低下。(表格中的有效射程有误,实为最大射程,笔者注)

1936年,中国军队自德国购入60门Le.IG18型步兵炮,用于增强己方步兵师属单位中的炮兵能力。就性能上来说,这款同样拥有火炮防盾,同样外形低矮的步兵炮,比日本人的92式更具有弹性。它可行使直接射击,亦或者高角度间接射击。同时具备了野战炮、榴弹炮与迫击炮的特性。同92式一样,Le.IG18步兵炮的初速太低,弹道过于弯曲,无法精确命中高速移动目标。而发射的炮弹,也没有办法有效打击敌军坦克。中国军队所购买的Le.IG18步兵炮,与德国步兵师级所使用的型号一样,皆为木轮牵引机动(骡马运输)。而为装甲车、卡车等机动车辆牵引的,则是橡胶轮.

▲两张德军序列中使用Le.IG18的历史照片,注意上图为橡胶轮,下图为木轮样式。

在德军序列中,Le.IG18往往是其步兵单位重要的支援火力。在每个步兵团内拥有1个步兵炮连,编为该团第13连,每连6门75毫米的Le.IG18与2门15毫米的SIG33(2个轻步兵炮排与1个重步兵炮排)。之所以会出现“第13连”这一说法,是因为德军每个步兵营中有4个连(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而这个第13连是步兵团直属单位。而除了步兵炮连外,各步兵师还有野战炮兵团下属的重型榴弹炮作为火力支援,由此也可见德军对火力的运用是多么重视。

▲就设计而言,Le.IG18步兵炮乃是75毫米的le.Geb IG18型山炮改进而来。运输时,其部件会被拆分成6-10块,最重的一块达75.9公斤,由骡马运输(也可用汽车运输,但在山地部队中,马蹄子显然比轮子好使唤的多)。

▲1939年时,德军为空降部队曾装配过6门经过改造的Le.IG18F。与前者不同的是,伞兵用的Le.IG18F的轮子比陆军版的要小,同时也没有保护射手的炮盾。

▲Le.IG18型步兵炮的炮弹与火炮本体侧视图彩绘(木轮样式)。

▲1936年10月16日,第四路军军事考察团抵达京沪考察期间,在南京中央军校观摩当时教导总队官兵操作Le.IG18型步兵炮演练。在1936年下半年,教导总队就已获配了全套德式钢盔,左右侧均标有青天白日徽。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南京郊外进行军事训练时,其配置的Le.IG18步兵炮连正严阵以待。

根据资料显示,除了教导总队有完整的步兵炮连编制外,剩下的德械整备师里,只有87师的各团拥有一个步兵炮连。总共有60门的Le.IG18,这下一分,剩下的又有多少流入调整师中,无法知晓。除了引进Le.IG18外,中国军队还向德国原厂索求许可与设备,以此来生产75毫米步兵炮用炮弹。最终,这些新锐的德国小炮,与中国德械单位一起,在抗日战争的残酷拼杀中损耗殆尽,成为了历史。

▲北京军博中所展出的Le.IG18型步兵炮,而该炮在抗战中的数量虽少,但服役记录却始终不断,甚至还沿用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终被人民解放军所收缴。

参考资料:

(台)抗戰時期陸軍武器裝備-步兵炮/防空炮兵篇

(台)鐵血軍魂第一部:蓄勢待發 抗戰前期國民革命軍德制新式中央軍之整建

老戰友出版社 騰昕云 2003

英语资料:Wikipedia:7.5 cm leichtes Infanteriegeschütz 18

Type 92 Battalion 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