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奎事件后,如何对人类可遗传基因编辑进行监管,业内一直在争论。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宣布,该组织将建立一个透明的全球注册登记系统,将收录所有与人类基因编辑有关的研究项目。
图 | 世界卫生大会(来源:WHO)
这也是世卫组织在成立人类基因编辑管理监督专家委员会以来的首次亮相。今年 2 月份,世卫组织成立了一个指导人类基因编辑的国际委员会,两位主席分别是来自南非的律师 Cameron Edwin 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前局长 Margaret Hamburg。18 位成员中包括中国的伦理学者翟晓梅。
Science报道称,该委员会不赞同此前Nature发布的多国科学家呼吁暂停人类基因编辑的声音,世卫组织的专家委员会主席 Margaret Hamburg 说,“暂停”是一个过于模糊的概念,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就在 3 月 14 日,来自基因编辑领域的多国学者联名在Nature杂志上呼吁全面暂停有关可遗传性基因编辑的临床研究。其中包括美国博德研究所 Eric Lander、张锋以及中国的邵峰、邱仁宗等人。不过,他们并没有要求暂停针对人类体细胞的基因编辑。因其不可遗传,争议较少。
在Nature杂志文章发表后,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国家医学院(NAM)和英国皇家学会(UK Royal Society)表示不同意“暂停”,“鉴于人类可遗传基因编辑的去全球影响,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要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无论怎样的态度,人们一致同意,目前无约束的人类可遗传基因编辑是不负责任的。世卫组织也成为了争论各方寄希望拿出解决方案的机构,同时世卫组织也希望能用实际行动来弥合两派主张的裂隙。
伦敦大学学院从事 CRISPR 研究的分子遗传学家 Helen O’Neill 表示,世卫组织提倡的透明监管是一个好主张,将具体的研究项目来做公开透明的讨论是推进发展的途径,这也会避免漫无目的地坐而论道。
世卫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将在未来 18 个月内提交最终的管理框架。专家组表示,新框架将会覆盖可遗传的人类基因编辑和人类体细胞基因编辑。
框架细节尚未确定,不过开放和透明将是新框架的宗旨。Hamburg 表示,专家委员会希望研究论文的出版方和研究项目资助方能要求其项目进行注册提交。她说,所有人有必要了解正在进行的研究,这也为学界带来更多责任感。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马纳坦(Soumya Swamanathan)表示,委员会将确定必要的工具和指南,以确保对人类健康带来最大的益处,并将风险减小到最低。
对此 O’Neill 有不同看法。她认为当务之急是制止类似贺建奎研究的实验研究,而非急于出台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则同意世卫组织的做法。他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表示,Nature杂志的联名呼吁并无新意,只是迎合社会对伦理的质疑而已。贺建奎事件后不该用暂停使用来应对,而应该积极建立监管原则和框架来解决。
姜韬认为,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完善恰恰需要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充分沟通、合作中自由竞争来实现,而“暂停”只会人为减缓科研的发展,理由不充分,也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