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写的关于周瑜的词,每每读到这里都有点郁闷,三国演义当中的周瑜和三国志当中的周瑜相差太大。
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是“两小无量”:
心眼小,容不下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
气量小,一受到挫折就生气,最后活活被气死。
无良心,赤壁之战当中诸葛亮多次帮他的忙,他反而恩将仇报想要杀孔明。
演义当中周瑜发现诸葛亮比自己聪明之后几次三番为难诸葛亮,甚至挖坑给诸葛亮跳。最后还动杀心。
三国志当中周瑜堪称大方、大义、大度。
一 大方
孙策传当中说“兵才千余,骑数十匹。比至历阳,众五六千”这是孙策在从袁术身边脱身出来前往江东创业的时候,当时身边从袁术那里用玉玺换了一千多兵马,但是一到历阳乌江渡口就多出四五千兵马。
这些兵马是哪里来的呢,就是周瑜无偿送给好基友孙策的新手礼包。而孙策也正是凭借这些兵马横扫江东,如果不是周瑜的着几千兵马,孙策想要打下孙吴的基业恐怕就悬了。
当然也有人说周瑜是高富帅而且是官二代,周瑜的父亲是洛阳令周异,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当时周瑜的伯父周尚局势丹阳郡太守,这些兵是周瑜从周尚那里讨要过来的。
这一说法其实不成立,当时的丹阳郡在长江南岸,属于扬州刺史刘繇的势力范围,孙策是袁术的部下,当时孙策就是过来攻打刘繇的,当时刘繇把和孙策有关系的吴景、孙贲强行驱逐了,试问这种情况下周瑜怎么可能从刘繇的手里面带走几千兵马给孙策呢。
二 深明大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孙策被仇家刺杀,年仅19岁的孙权匆匆接班。
东吴政权一下子严峻起来,在外西面军事小强人黄祖入侵东吴边境重镇柴桑(江西九江),内部还有山越叛乱,加上孙权太过年轻东吴政权可谓风雨飘摇。
三国志·孙权传就说“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这里的天下英豪是指东吴政权当中本土的世家的精英分子,宾旅寄寓之士泛指江北过来投奔的士子,这两块势力和孙权还没有形成稳固的君臣关系,可见当时东吴随时都有可能分崩离析。
好在关键时刻周瑜站了出来稳住了局势。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是时权位将军,诸将宾客,为礼上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当时东吴的问题就是孙权太年轻没有立下君主权威,所以才导致人心浮动,但是怎么了权威,这就要臣下充分尊敬他才可以,不管是以德服人还是以理服人还是以力服人,总之要建立权威,让上下有序。
要建立起严格的君臣尊卑礼仪秩序,不能自由散漫,目无君主。但是德、力孙权都不占啊,怎么办呢,只能杀鸡儆猴了,反正就是一个意思就是有一个有分量的人来带头率先臣服。
这个头谁来做呢?只能是周瑜了,周瑜功劳最大,陪着孙策南征北战脸孙策的兵力一大半都是周瑜提供。
周瑜威信最高,是东吴首席将领,东吴多数将领都服他。
实力也是周瑜最强,周瑜为了给孙权撑腰专门从巴丘带来一支精兵镇场子。
身份最特殊,孙策视他为兄弟,孙策的母亲视他为儿子,孙权视他为兄长。
周瑜这一拜立刻稳住了东吴朝廷,东吴朝堂上那种君不君臣不臣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立刻消失了。
孙权稳定政权之后立刻有模有样的当起带头大哥来,调兵遣将抵抗黄祖,解决山越,一切井然有序。
三 大度
周瑜性格度量恢弘开朗,很得人心。
当时和程普关系不是很好,在孙皎传记载“昔周瑜、程普,为左右大都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持九将,且具是都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但是周瑜是怎么处理的呢?江表传记载“普颇以为年长,数凌侮瑜,周瑜折节容下,终不计较,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酒,不觉自醉。”
既然周瑜明明既大度、大方、深明大义为什么罗贯中的笔下周瑜却小肚鸡肠而且还被气死呢?
有一种说法是罗贯中家祖上与周瑜家从三国末期就是儿女亲家。因为当年周瑜的二儿子周胤落难在江西时被罗贯中的祖上罗老员外收留并招为女婿的。这种亲戚关系一直保持到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时,罗家的罗贯中和周家的周叙同时参加科举考试。罗贯中屡试不第,而周叙每次都金榜题名。
后来罗贯中跟随父亲到山西太原经商,常在茶馆听看“三国”内容的戏曲。把在茶馆里听来的故事加以改编,把周瑜恶搞成小鸡肚肠并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亡的结局,把考试落第的怨恨发泄在了周瑜身上。
当然这是野史当中的说法,不足为信。那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当时的环境来讲,陈寿三国志是在三国未远的时代而且成书的时候是西晋,西晋政权来自曹魏,曹魏政权来自汉献帝,为了维护正统当然也是为了保命当然要以曹魏为正统,其他蜀汉、东吴都是割据的诸侯了。
但是在东晋和南宋的时候变风向了,为什么?
因为东晋和南宋都是中原汉族王朝灭亡之后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处境上就和蜀汉类似。因此先天上同情蜀汉,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和南宋朱熹通鉴纲目都以蜀汉为正统来写三国历史。
南宋儒学泰斗朱熹的影响力可是非同小可,而且三国演义就是成书于朱熹不久的元末明初,所以有强烈的尊刘抑曹倾向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比如三国演义第一回就是美化蜀汉君臣的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全书正面形象当中君主第一主角就是刘备,文臣主角就是诸葛亮,武将就是关羽。
刘备和关羽就不说了,单说诸葛亮,刚开始写诸葛亮的时候罗贯中一定死了不少脑细胞才挑上周瑜和鲁肃做陪衬。
要衬托诸葛亮就要让陪衬品人品、才能处处差他一大截才可以啊,这样才能表现诸葛亮的光辉形象。
在陪衬方面人品方面主要靠周瑜衬托,所以周瑜是心眼小、气量小、没良心,最后还给亮哥气死了。亮哥处处高周瑜一头。
鲁肃呢就负责衬托亮哥英明神武才盖天下,三国志的鲁肃是志向远大,善于策划的大能人,三国演义当中鲁肃就是呆呆傻傻被诸葛亮玩于鼓掌之间。
最过分的就是把周瑜的功劳一股脑的按在诸葛亮头上:
赤壁之战:三国志当中的赤壁之战完全是周瑜的功劳。
草船借箭:三国演义里面是周瑜小肚鸡肠挖坑还诸葛亮然后被诸葛亮神机妙算化解了。
力主抗曹: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然后对周瑜说曹操要来抢你老婆了还不干丫的,周瑜才对孙权说我们联刘抗曹吧。
而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也不是诸葛亮独有,周瑜就曾经对孙权建议过: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从这来看周瑜可真是被冤枉了,作为一个周粉实在是不能忍!!
孙策:①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谐也。
孙权:①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②(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吕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诸葛瑾、步骘: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