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实用意义,只是一种象征而已;圆周率已经被证明为超越数,所以无论算出多少位,都不可能出现重复。
在2016年的时候,有人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2.4万亿位;现一名女程序员 Emma Haraku Iwao,在2019年3月14日,又创下31.4万亿位的记录,准确地说是31 415 826 535 897位。
据外媒称,这位女程序员借助了Google的25台虚拟机,花了121天的时间,才计算到圆周率的31.4万亿位,圆周率的数据储存就高达170TB(1TB=1024GB)。
圆周率在1761年被证明为无理数,在1882年被证明为超越数;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419~500),利用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纪录一直保持了800多年。
在1610年,荷兰数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耗费十多年的时间,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为手工几何算法的极限,所以在欧洲圆周率也称作鲁道夫数;后来数学家使用分析算法,很容易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数百位。
由于圆周率是无理数,所以无论计算到多少位,都不可能出现重复,但是随着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的发展,圆周率的计算越来越容易,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圆周率公式,比如:
高斯-勒让德迭代算法
该迭代算法的收敛速度非常快,只需迭代25次就可以得到4500万位圆周率精度,但是对计算机的内存要求太高,所以不适合计算高位数的圆周率。
BBP公式
利用该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十六进制圆周率的任何位数;比如我们计算十六进制圆周率的1万亿位数时,不需要知道前面的任何一位数字,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公式。
当我们取圆周率的34位小数,来计算可观测宇宙的周长时,就可以把周长精确到一个原子直径的精度,所以更高精度的圆周率,并没有实用意义;数学家这么无穷无尽地计算圆周率,更多的是纪念意义,出于对数学的敬畏。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