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真的安全吗?

智能门锁隐忧

近几年,智能门锁行业逐渐发展并呈现爆发趋势。根据《2018中国智能锁消费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智能锁渗透率仍在10%以内,未来中国有90%左右的用户对锁具有更新换代的需求。

全国制锁行业信息中心预测,未来5到10年内,我国智能门锁的总需求量将超过3000万套,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智能门锁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无疑对企业和资本都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家电、互联网、安防,甚至是手机行业的巨头都纷纷入局,抢占市场,争相做起了“锁匠”。

销量暴增,市场蓝海,刺激着传统机械锁企业争先转战智能锁领域,也吸引着其他行业巨头进军智能锁行业。同时,新兴的互联网智能锁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然而,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智能门锁质量安全消费警示》,给火爆的智能锁市场浇了一桶醒脑降温的“冷水”。指出智能门锁产品在远程开锁和人脸识别方面风险较高,在感应卡识别开锁方面隐患较多,在密码逻辑安全、抗电磁干扰、指纹识别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智能门锁的本质还是一种锁具,安全性是检验其质量标准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今80、90后的年轻人对智能化锁具的接受程度较高,成为了消费者中的主力军。他们购买智能锁的理由,无外乎“不用钥匙,更方便”“安全性高”,“价格便宜”等。而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消费者们最看重的一点。

最近市场上爆出了一款号称能打开智能锁的“小黑盒”,不禁引起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和担忧。对此权威机构称,小黑盒专业术语实际为特斯拉线圈,会产生瞬态电磁场,从而干扰一些门锁内部电路,影响驱动电机的正常信号导致门锁打开。

《财经天下》周刊在京东商城搜索“智能门锁”,可以看到大量的、各种品牌的智能锁,价格在几百到几万元不等。不少店铺在产品的宣传页面上标注着“让家居更安全”等字样,有的还表示,“特斯拉线圈作为电子设备的干扰,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针对日益上涨的安全需求,作为一款高端品牌,本产品早在十几年前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种安全隐患。”

根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此次针对智能锁的风险监测中,从实体店以及网络电商平台采集了38个品牌的40款型号的智能门锁产品,设计的标称产地有广东、浙江、福建等7个省市,结果显示,40个样品中,6个批次被特斯拉线圈打开,占比达到了15%。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泰尔实验室也随机抽查了几款智能门锁,同样都暴露了远程被攻击开锁的问题。泰尔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室已将相关漏洞的技术细节和修补建议通告厂商。

据了解,2008年通过的是目前国内锁具行业,包括智能锁行业唯一一个强制性标准,是产品必须达到的及格线,这个标准归口于中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用五金分技术委员会,也是目前我国智能门锁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主要依据标准。此外还有GA/374-2001《电子防盗锁》、GA/T701-2007《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以及JG/T394-2012《建筑智能门锁通用技术条件》三个行业性标准等。

为保护消费者家庭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提到: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大型专卖店购买,并选购具有输入错误报警和防破坏报警功能的智能门锁。尽量不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在日常使用中妥善保管好信息识别卡,防止被非法读取和复制。

传统行业巨头争先攻城略地,新型互联网品牌也来抢占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想抢占智能门锁领域的风口。全国制锁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1300多家智能锁企业,2800多个品牌。

这些品牌来自各行各业,包括专业的智能锁企业、由机械锁转型过来的企业、传统家电巨头企业、安防巨头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甚至手机巨头企业也都争先加入其中。

传统锁具头部企业凭借多年的积累,在产业链关系、生产能力以及线下渠道等方面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固有优势。不过,随着智能家居概念逐渐落地,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各类移动App的兴起,给传统的门锁行业增添了新的附加值,使得其他行业巨头和新兴公司有了抢占市场的资本。

明星创业公司及各类新品牌的入局冲击了传统的市场格局,对传统锁业产生极大的威胁,行业结构及地位的变革在所难免。有数据显示,2018年“双11”期间,一款新兴品牌的智能门锁在网络上的总销量超过了12万台,实现了1.83亿元的销售额。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就像雷总所言,只要把握好风口,财富积累将变得十分迅速。如今的智能锁行业就像一块水草肥美的处女地,等待着企业去开垦。

有数据统计,2012年智能门锁整体的市场占有率仅有1%,从2014年开始,市场份额大幅度增长,到2016年,已经达到3%左右。市场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也反映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因此,并非所有的“投机者”都能在这个刚刚兴起的领域捞上一笔财富。

目前看来,除了一些大的头部企业,借助企业原有资源和品牌优势走在了行业前列,获得了一些利润外,还有一些专业代工企业,他们只做生产,不必担心品牌和渠道。在成本方面要比兼做品牌和市场的企业压力小得多,因此也相对容易盈利。

除此之外,很大一部分企业,还处在“烧钱”的状态。无论是产品研发、市场推广,还是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等,都是很难节省的开支。当下,智能锁的实际应用距离大众普及使用阶段还存在一定距离,无论是C端还是B端市场都亟待开发。如果持续没有利润,这些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正如某门锁行业媒体在致经销商、代理商的一封信中所说:现在是做智能锁最好的时代,目前中国智能锁还处于市场教育的初级阶段,所有的品牌和从业者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好的外观、过硬的品质以及拥有独家的黑科技才能真正赢得未来市场。

可以预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单纯依靠炒概念、讲故事、烧钱获得高估值,但没有真实可靠的的盈利模式的所谓智能门锁企业,未来将很快会被用户和市场所抛弃。

作者:田小川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