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穿越禅境的仙果
每到金秋时节,一年一度的全国花卉苗木交易会就会在浙江金华如期举行。那几日,成千上万个品种的花卉苗木就像赶集似地济济一堂,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花卉苗木经营者与爱好者们的检阅。
这个已经连续举办了16届的苗交会,每年的主题不同,亮点各异;唯一不变的,是交易会的“头号明星”位置始终被当地一种特产花木占据着。这种果形奇特的花木,仿佛向人们舒展着富态而金贵的手指,带着一种“苍叶轻排指样柔”的笃定与祥和,伴随着阵阵扑面而来的清香,让每一位有缘与之相见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没错,这种神奇的花木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华佛手”。
佛手,又名蜜罗柑、九爪木、佛手柑、飞穰、五指橘、五指香橼、五指柑等,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香橼的一个变种,为分枝不规则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株最高可达3米以上;其新生嫩枝为暗红色,呈三棱形,茎叶的基部密布4~6厘米长的尖锐硬刺,因而植株特征还算明显,易与其他芸香科植物区分。
佛手叶为单叶互生,叶柄较短,叶片呈长椭圆形,顶部圆或钝,叶缘有浅钝裂齿;叶质厚实,叶色浓绿,叶片中有透明的油点,可散发出十分醒脑的清香。
佛手花多在叶腋间生出,为总状花序,常数朵成束,有时也偶有腋生单花,其中雄花居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5瓣,白色中微带紫晕;雄蕊可达三五十枚,花柱粗长,柱头头状;子房在花柱脱落后即行分裂,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长成手指状果条。花期为4~5月。
特别值得说一说的就是佛手的果实。其果实皮色金黄,果皮粗糙厚实,甚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质绵松软,有10~15瓣;果肉无色,近乎于透明或淡乳黄色,口感爽脆,味酸或略甜,有浓郁的香味;通常无种子,或是即便有也十分细小平滑,子叶为乳白色。
因佛手果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了细长而又弯曲的果瓣,故形状奇特,宛如手指,遂得名“佛手”。我们通常在寺庙里见到的大佛手掌,有的是展开的,有的是合握的,奇妙的是,佛手果的形状亦如此,既有开,又有合。手指果条挺直或舒展开的,我们称之为“开佛手”;手指果条闭合如拳者,则称“闭佛手”“拳佛手”或“假佛手”,在广东一带,也有干脆称作“合拳”的。另外,还有在同一枚果实中外轮果条为扩展形、内轮果条为拳卷状的,这就比较稀罕了。
佛手的果期为10~11月。因而,每年的金华全国苗交会举办之际,正是佛手果实累累、大展风姿的最佳时节。
芸香科的其他果实,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香泡、柚子、蜜橘、甜橙、芦柑、金橘等,虽然有大有小,个头不一,但哪个不是长得浑圆光溜的。唯独这佛手,果实不仅如拳般开裂,甚至如指般舒展,莫不是真的沾染了圣佛之气,才会如此卓尔不群?
佛手果
佛手花
事实上,佛手不仅有着令人浮想联翩的奇特长相,而且从它的原产地来看,似乎的确跟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佛手原产于印度,也就是佛教起源的地方。
不过,虽然佛手原产于印度,可现如今,其产地早已转移到了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安徽和江西等广大地区。为了方便区分不同的产地,人们还为不同产地的佛手冠上了不同的名称,譬如,产于浙江兰溪的佛手被称为“兰佛手”,产于福建的佛手为“闽佛手”,产于两广地区的称“广佛手”,产于四川和云南的统称“川佛手”,或分别称为“川佛手”和“云佛手”。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无疑是浙江金华的“金佛手”。
齐白石《佛手图》
佛手在金华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北宋嘉祐五年(1060),一位名叫孙栾的福州人来婺州(今金华)担任知府,走马上任之际,他顺便从老家福州闽县带来两盆佛手。虽然这孙知府官运不长,第二年就卸任离开,但是他带来的佛手在金华的赤松子庙扎根生长。到了南宋嘉定十年,也就是1217年,原籍金华婺城的江西临川丞何伯慧之子何基返回金华寻祖,又将江西品种的佛手带了回来。1415年,即明朝景泰元年,南京人周饮调任金华知府,居然也英雄所见略同地从南京带来几盆江苏品种的佛手,在金华的土地上培植发育。
就这样,历朝历代的人们都热衷于将各地的佛手引来金华,不仅使得这里的佛手品种日益丰富,而且还有机会不断地融汇改良,产生杂交优势,一代一代持续地孕育出品种更为优良的佛手。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仰慕金华佛手的芳香,金秋时节,来金华北山脚下观赏佛手,诗兴大发,欣然挥毫写下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沁人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
佛手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花木,可谓神、形、色、香俱美:其株形饱满,叶色浓绿;花色洁白,成簇怒放,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尤其是状如佛手的果实,惟妙惟肖,新奇美丽,且挂果期可达三四个月之久。正如宋代诗人杨巽斋和董嗣杲所赞颂的那样:“丹葩点漆细馨浮,苍叶轻排指样柔。香案净瓶安顿了,还能摩顶济人不。”“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
佛手是“果实金黄花浓郁,多福多寿两相宜”的珍贵盆景花卉品种,因而被誉为“果中之仙品,世间之奇卉”。这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大观园中,探春房中的佛手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同列。
因佛手形状奇特,顺着佛教思想延伸想象,一部分人在文学作品中赋予佛手以禅意。
明代诗人朱多炡的《咏宗良兄斋头·佛手柑》云:“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现黄金界,香分白麝脐。愿为灵运后,接引证菩提。”《三希堂画谱大观》卷三中,有一首署名“则水道人”的题画诗写得更加淋漓尽致:“断此黄金体,施于祗树林。度人难下指,合掌即传心。昧向骈枝悟,香从反复寻。诸文有真诀,巨擘竞森森。”清代董元恺更是与众不同,他爱屋及乌,竟写了一首《红林檎近咏佛手柑花》,为佛手花翻出了新意:“南海春工早,西天秋意凉。翠叶压霜橘,素葩发幽光。散来雪山花瓣,淡扫佛国严妆。清绝绮阁琼窗,夜静梦魂香。皓月澄疏影,冷蕊促飞觞。匀膏渍粉,曾经共沐芬芳。临轻拈微笑,东风屈指,合掌云屏伴法王。”
当然,也不是所有关于佛手的描写都具有禅意,清代金华人雪樵的另一首写佛手的诗就是这样:“苍烟罨丘壑,绿橘种千百。黄柑尤佳丽,伸指或握拳。清香扑我鼻,直欲吐龙涎。”
在传统的绘画与雕刻中也往往可见佛手的身影。
《三希堂画谱大观》中有这样两幅图谱:一幅是将佛手、桃、石榴三者画在一处。佛手象征“福”,桃象征“寿”,石榴象征“多子”,该画表达的是“福寿双全,子孙满堂”。另一幅画的是佛手、石榴、莲藕、百合四种果品。因莲藕中空,寓意“通心”“通情”,心心相通,有和睦之意;百合,寓意百事好合,和睦欢乐。整幅图表达了“福寿双全,子孙满堂,通心达理,合家欢乐”之意。
我们在许多古民居中也可以见到雕刻的佛手,其所代表的也是“福寿”这一吉祥寓意。
佛手可不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心萝卜,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独具一格的外表上,更体现在其内在的实用价值上。
佛手的果皮和叶片富含芳香油,具有强烈的鲜果清香,是调制香料的上佳原材料;其花、叶、根、果更是药用价值很高的名贵中药材。这在《中药大词典》《本草纲目》《滇南草本》《本经逢原》《本草再新》《随息居饮食谱》等许多典籍中均有确切的记载。
在天寒地冻、关门闭户的冬季,不少人喜欢在室内放上一只佛手,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这是因为佛手中含有挥发性的柠檬烯而成为天然的空气清新剂。《本草纲目》中对此曾有描述:“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
佛手还可入药,其性辛、苦,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疏肝解郁、和胃健脾之功效。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佛手花可平肝、胃气痛;佛手果可理气、化痰、协胀、止呕、噎嗝、治胃痛;佛手根则主治顺气止痛。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佛手可“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总而言之,佛手是一位大益于脾、肝、胃的理气良药,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胃腹胀闷及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等均有明显的疗效。
关于佛手可治病,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金华山下住着母子二人。母年老多病,终日双手抱胸,自觉胸腹胀闷不舒。孝顺的儿子四处为母求医,均无效。一夜梦见一位美丽的姑娘,赐给他一只犹如仙女玉手样的果子,其母闻后病愈。梦醒后,母病依旧。于是,孝子决心找到这种果子。
他翻山越岭数日无果,筋疲力尽之时,坐在岩石上小歇,忽听一只青蛙说:“金华山上有金果,能救你老母,明晚子时山门口,大好时机莫错过。”孝子次日照此办理。只见金花遍地,金果满枝,金光耀眼,梦中见过的姑娘飘然而来,说道:“孝子感人,今送你天橘一只,可治好你母亲的病。”其母之病果然痊愈。
作者:陈博君
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