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动物的卧底偷拍

机器动物 卧底偷拍

在撒哈拉沙漠南部,博茨瓦纳的山地中,唐纳率领的摄制组将一只机器非洲野狗放置在野狗领地内。在确保机器狗的活动部位能正常工作后,他们迅速撤离到2千米之外并隐蔽起来。

机器狗的右眼是一台摄像机。机器狗当天的任务是融入野狗群,拍摄野狗生活片段。在此之前,机器狗必须先被野狗群接纳。机器狗的叫声吸引了路过的一个野狗家庭。对于眼前的生客,最先接触机器狗的是小野狗。

它们在机器狗身边来回走动,不时用身体触碰它。在唐纳团队的远程控制下,原本蹲坐在地面的机器狗将前肢伏地,埋下脑袋,嘴微张,后肢扬起。机器狗的这个姿势被称作“玩耍式伏地”,是犬类的一种身体语言,传达的信息是想要和对方玩耍。玩耍式伏地可以让野狗放松戒备。一旦野狗不认为机器狗为同类,就可能发起攻击,即便是野狗幼崽们也能撕碎机器狗。幸好,机器狗的身体语言起效了,野狗家族接纳了机器狗。

机器狗在野狗窝内拍摄到了小野狗之间嬉戏打闹和野狗母亲照顾子女的画面。在此之前,野生动物拍摄专家尝试过对非洲野狗的日常行为进行拍摄。他们在野狗巢穴附近部署远程遥控摄像机。但无论布置多少相机,相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野狗啃坏。

机器狗是伦敦一家工作室的成果。它的表皮之下是先进电子伺服系统控制的金属骨架。为了模仿非洲野狗的一举一动,工作人员观察了非洲野狗的大量日常行为,并将这些动作输入机器狗。光是动作设计过程就耗时数月。

在阿拉斯加卡奇马克湾,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许多海獭成群漂浮在靠近陆地的海面上。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筏会”。海獭很害怕人类,带着幼崽的海獭母亲更是如此。因此,机器海獭便成为摄制组接近海獭进行拍摄的唯一指望。如何栩栩如生地复制一只海獭,让工程师费足了心思。

到了拍摄日,机器海獭正式下水拍摄。因为人很难接近海獭,所以拍摄组的工作船只能在很远处停下。机器海獭逐渐接近海獭群,海獭们并没有表现出警戒。机器海獭逐渐接近目标。突然,负责遥控机器海獭的工作人员发现,遥控器已经无法控制机器海獭,因为此时工作船和机器海獭之间的距离已超过了最大遥控距离。

摄制组调整方案,两名组员乘坐小型皮筏艇靠近海獭群,放下机器海獭并迅速撤离到一块巨石后方隐蔽。一只海獭发现了机器海獭,经过一番接触后,海獭迅速潜入海底。机器海獭翻转身体,将摄像头对准水下:那只海獭先是四处收集蛤蜊或螃蟹,然后从海底抓起一块石头。海獭逐渐上浮。到达海面后,它肚皮朝天漂浮,将石块置于胸前当作砧板,并用猎物的硬壳反复敲击石块,这样就算最坚硬的贝壳也可以砸碎。

海浪渐渐猛烈起来,聪明的海獭纷纷用海带包裹自己,避免自己被海浪卷走。机器海獭也来试试。不过,比起真正的海獭,它笨拙的动作让它难以用海带绑住自己。表面上看,海带保护了海獭,但海獭也在帮助海带。要不是海獭平时捕捉以海带为食的海胆,这片海域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海带。

真正能够体现出机器动物重要作用的拍摄地,还要数极地。一只名为“阿德利”的机器企鹅被唐纳团队带到南极,目的是拍摄阿德利企鹅。

摄影师刚刚来到阿德利,就遇上了成群结队觅食归来的企鹅。趁着企鹅成群归巢,摄影师和机器企鹅紧跟其后,来到了位于法国南极基地的企鹅栖息地。结果,机器企鹅深受企鹅们喜爱。机器企鹅在企鹅巢穴中进行了前后多达数十次、跨度两个多月的拍摄,记录下了许多有趣片段。例如,一些企鹅会偷其他企鹅巢穴的石头给自己筑巢。某个企鹅巢的石头被其他雄性企鹅偷走,这家的“女主人”多半会抛弃“丈夫”,与“小偷”私奔。两头雄性由此展开一场恶战。

在拍摄过程中,机器企鹅经常会被企鹅或阵风弄倒。好在工程师预想到了这种情况,机器企鹅可以自行重新站立。但在一些不太平坦的地面,它还是需要摄影师帮一把。

一只机器牛背鹭将要拍摄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这只机器鹭被送往非洲大草原上。和真正的牛背鹭一样,它会出现在象群附近,负责近距离拍摄大项活动。摄制组还在大象可能经过的路径两旁放置了伪装成大象粪便的摄像机。此外,还有一台伪装成枯木桩的摄像机和一只机器陆龟。

摄制组的车辆接近象群,机器鹭登场。机器鹭被放下后,摄制组又开始担心大象会把它碰倒并踩坏,毕竟机器鹭造价昂贵,也很容易损坏。象群没有察觉到异常,在经过时没有撞倒机器鹭。在为期十周的近距离拍摄过程中,机器鹭几乎毫发无损。它唯一遭受的一次“攻击”,也只是被大象用鼻子抛出的泥浆溅到头部。

作者:徐宁
       来源:《大自然探索》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