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们也拍出了这样有种的青春片

从前,我们羡慕韩国有《熔炉》;

后来,我们拍出了自己的《嘉年华》。

再后来,我们羡慕泰国有《天才枪手》;

现在,我们也有了华语硬核青春片——

《过春天》

The Crossing

该片在去年的平遥电影节展映,一出手就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两个重磅奖项。

今年又走出国门,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抢先观影的影评人和观众给出了7.9的高分,估计上映之后会突破 8 分。

不少人直言,这是今年最好的华语青春题材电影。

神奇而特别。

奇就奇在,它用每一个人都熟悉的生活细节,铺陈出一个鲜有人知的特殊群体。

明明这个群体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却还是让人时时刻刻感同身受。

在电影海报中,飞奔的少女身旁有一辆即将行驶的列车,列车上模糊的铭牌透露着些许信息:

罗湖——红磡

身为一个在单非家庭(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大陆人)长大的中学生,这辆车,就是女主角佩佩每天从深圳家里到香港上学必乘的交通工具。

每天两点一线,要死要活赶车的生活枯燥无味。

好在,还有香港朋友阿 Jo 形影不离的陪伴。

像不像每天和姐妹相约奶茶店快乐的你

两人还一起爬上教学楼顶,中二又真诚地许下一个心愿:

去日本看一场香港见不到的雪。

愿望很美好,但问题很现实——

钱从哪来?

刚开始,佩佩利用每天往返深圳香港的优势,人肉代购手机壳转卖给同学,甚至还练成了一个合格的贴膜 girl。

可是这点零花钱,对于跨国旅行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在香港的亲生父亲,已经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无暇给佩佩太多支持。

这边厢在深圳的妈妈沉迷麻将,连话都懒得跟女儿说一句,更是没什么指望。

看到这里,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单纯关爱单非儿童的温情电影,那就太小看导演的野心了。

虽然片名「过春天」三个字带着浓浓的小清新气息,不过事实上,这个词是道上的黑话:

走私带货的水客们,把成功带货通过海关叫做「过春天」。

在一次偶然发生的意外中,佩佩见识了走私 iphone 的高额利润。

作为每天往返两地的学生族「单非仔」,满脸纯良的佩佩也被水客组织盯上,成为他们眼中带货过关的不二人选。

正在经济情感双重困境中挣扎的她,就这么茫然间上了贼船,陷入刺激而危险的灰色地带。

如果说《天才枪手》把作弊这件小事,生生拍成了肾上腺素飙升的悬疑大片。

那么《过春天》也做到了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带大家走进学生走私这个秘而不宣的敏感地带。

虽说走水带货听起来十分遥远,不过真要论起紧张程度,比起作弊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不论走私本身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就算只看气氛肃穆的海关、工于算计的走私团伙、随身携带的昂贵产品、龙蛇混杂的交易点……每一项对一个还没踏出校门的中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

任何一步,稍有差池,轻则赔光积蓄旅行梦碎,重则警察局见前途尽毁。

事实也证明,这条路,比佩佩想像中的还要险象环生…

能把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拍出过山车的刺激感,得益于导演白雪。

虽然是导演处女作,但整部影片的剧本、摄影、音乐、调色各个环节全面发展,再加上田壮壮导演的监制把关,质量更有保障。

剧本由导演亲自创作,打磨两年才完成。

前前后后采访积累的大量人物细节,为电影增加了真实的质感。

音乐也制造了不少惊喜。

在华语电影中比较罕见的电子乐,成了这次的配乐担当,与电影紧张又明快的情节发展,倒是显得意外的契合。

画面方面请到了《妖猫传》《邪不压正》的调色师张亘,清冽澄净的画面,终于可以拯救一下鱼叔被国产美白滤镜荼毒多年的双眼。

话说回来,这部电影最先吸引鱼叔的,是它的真实:

听起来学生走私异想天开?

新闻马上告诉你,有多少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曾经误入歧途,在这条险恶的道路上走得头破血流。

之前备受好评的《嘉年华》,这次接棒的《过春天》,都选择了在角落里被遗忘的年轻人。

他们的故事,也不该只是一条扁平的新闻。

而怎样将学生时代特有的单纯和迷茫呈现得真实,也是一门学问。

做不好的结果就是,每次提起国产青春片,都会想起被狗血、堕胎、车祸三件套支配的恐惧,大好青春活生生被拍成了魔幻片。

相比之下,《过春天》算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尺度最大的地方,也不过是假装生病请假,实则跑去玩耍(这事鱼叔年轻时也没少干)。

就连最为影评人称道的一场情欲戏,竟然在没有台词、没有亲吻、甚至手都没碰的情况下,让鱼叔一个久经沙场的 19 岁老人看得脸红心跳,这不就是青春萌动的魔力吗。

还有上课迟到找的“头疼”“脚疼”的蹩脚理由,不会游泳还要倔强逞强的中二精神,叛逆期和家长互看不顺眼的别扭时光…

不需要大起大落的生离死别、无病呻吟,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就足以把人拉回那段最美好的年华。

在真实之外,也少不了青春期不得不提的关键词:成长。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评审团这样评价《过春天》,「用掷地有声的叙事突破了电影边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推动女主角在穿过香港与内地实体边境的同时,也完成了步入成年的情感跨越。」

牵动人心的主线剧情之下,埋藏着佩佩的成长脚印。

影片一开始,佩佩虽然是女主角,却总显得很没存在感,反而是活力四射的阿 Jo 抢占了大半目光。

比如明明需要赚钱的是佩佩,在班上却要靠阿 Jo 来叫卖手机壳;

出去玩时她总是紧紧贴在阿 Jo 身边,胆怯而躲闪。

就像一只尚未成熟的雏鸟,希望能依附在谁的羽翼之下。

饰演佩佩的女演员黄尧,这样总结佩佩的生活:「有朋友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朋友。」

并不完整的家庭、奔波两地的漂泊不定,让佩佩失去安全感。

如果你有心看到这个阶段里,她望向车窗外的眼神,就能感到她带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疲惫和复杂。

随着攒钱去日本看雪的「远大」目标日益明确,佩佩不得不做出改变。

独自踏上走水道路的她,逐渐在社会的疾风暴雨中,学会找到生存的空间。

从附庸到独立,自我意识的觉醒就在此刻发生了。

只是没人引领,佩佩的独立显得异常决绝:

急于追求做点大事确立自己的地位、不肯接受他人的好意、情感也失控一般地滑向禁区。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叛逆期,总想着要把现有的秩序破坏个遍,方能显示自己的力量。

破坏之后,真正的成长是和解,与世界和解同样与自己和解。

经历了风风雨雨,佩佩也终于接纳了曾经破碎到放浪形骸的妈妈,可以一起平静地看着从前渴望的雪慢慢落下。

就像电影的英文名,The Crossing。

渡口、海关、人生的十字路口,都要跌跌撞撞一步步走过。

成长吧,还有春天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