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实锤

良渚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实锤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但是,这种说法也受到了疑古思潮的冲击和国外学者的质疑。因为,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第一个成熟国家是夏朝,由大禹的儿子启所建立。而夏朝大约处于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距今只有4000多年。同时,由于中国的神话传说被认为是神话的历史化,这使得许多学者对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不过,随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的逐步发掘,这些质疑逐渐消解,“良渚文化遗址”也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能够证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实证。

良渚,义为水中美丽的小洲,这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地域特色的名字。的确,和其他江南一带常见的小镇一样,它是一个山清水秀、物阜民康的地方。近几十年来,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镇,受到越来越多考古学家的关注,中外史学界、考古学界将其视为古文化圣地,“良渚”也从一个小镇的地名成为文化遗址的名称,乃至史前文化的一个类型。这一切的改变还要从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考古发现说起。

1936年,杭州古荡老和山出土的一些石器,引起了当时一些考古学家的注意。同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和吴越史地研究会合作,对遗址进行了试掘。据文献记载,此次试掘开探坑3个,仅获石器6件、陶片3块,另采集石器10余件。但这可以看作是良渚遗址发现的开端。

当时,西湖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参与了此次试掘,他的家乡就在良渚镇。他发现,出土的石器看上去很熟悉,过去在家乡似乎见到过类似的器件。于是,他便在良渚镇一带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并采集到石铲、陶片以及许多不同形式的石器。

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间,施昕更先后3次代表西湖博物馆对良渚镇附近的棋盘坟、横圩里等6处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大批黑陶和石器。此后,他根据那次发掘完成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的撰写。

后来,由于日寇入侵、连年战乱,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被迫中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才开始持续进行,并陆续出土了诸多文物,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关注。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鼎提出“太湖沿岸和杭州湾的良渚文化”这一说法,认为良渚等遗址出土的遗物独具特色。自此,“良渚文化”得以正式命名。

此后,相关考古不断进行。20世纪80年代起,良渚遗址发掘迎来了辉煌期。

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良渚镇一个叫反山的地方发掘出11座良渚文化时期的贵族大墓。那次出土玉琮、玉璧、玉钺等3000多件玉器,是迄今良渚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反山12号墓中出土了一件通体高8.9厘米、整器重约6.5千克的玉琮,是出土玉琮中最大的一件。玉琮内圆外方,四面各琢刻一个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兽面的两侧各自浮雕着鸟纹。这件玉琮形体宽大、纹饰独特,是良渚文化的玉琮之首,被称为“中华玉琮王”(本刊2018年第5期曾有报道)。与“玉琮王”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被称为“钺王”的玉钺。这件玉钺器身呈“风”字形,两侧略向内凹,左右不对称,玉钺一侧有双面对钻的小孔,玉钺的上角刻着一个神人兽面纹,和“玉琮王”的图案如出一辙。在出土的其他玉钺上均未发现有这种神人兽面纹,因此它成为当之无愧的“钺王”。

那次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令考古学家们不胜感叹,其中“玉琮王”和“钺王”的出土更是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在良渚文化时期,玉琮和玉钺分别象征着王权和军权,能够用带有神人兽面纹的玉琮和玉钺陪葬的墓主人,在当时肯定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那么,墓主人会是这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吗?如果是的话,统治者的权力中心又在哪里呢?

反山墓地发掘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距离反山5千米的瑶山遗址又有惊人发现——12座墓葬共出土玉器700余件。瑶山发掘还发现了一座祭坛。至此,余杭良渚、瓶窑、安溪、长命等4个乡镇3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共发现40~50处良渚文化遗址。专家们认为,良渚是一个遗址群,也是一个部落聚居区,这意味着良渚文化研究开始由点向面跨越。 .      同年,为配合104国道余杭段的扩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施工所及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在距杭州市西北约25千米的莫角山发现了大片的夯筑基址,同时还发现了3排东西向排列、每排间距1.5米的大型柱洞遗址。根据这些柱洞和夯筑基址,专家们判断这里一定有成组的大型房屋建筑,很可能是良渚时期的宫殿。这又令专家们提出了新的疑问——如果莫角山遗址真的是一所宫殿遗址的话,这附近应该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城,那么,这座城的城墙在哪里呢?

        2006年,考古专家在莫角山遗址西约200米处发现了一条史前河道。经过发掘,专家们发现这条史前河道呈南北向,宽40余米,专家们判定这应该就是古城的护城河。随后,考古专家们在河岸上又接连找到了黄土夯筑的城墙,在黄土的下面还铺着一层比较圆滑的石块。专家们推断,这应该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以及外郭。

由于古城的面积实在太大了,城内的主要设施在经历了5000年的沧海桑田之后,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样。自2007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野外考古。他们在莫角山遗址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其东西南北4个方向都发现了古城墙遗址遗迹,并且每面城墙上各有2个城门遗迹。至此,一个庞大古城的主体结构逐渐清晰起来,这座古城东西宽接近1700米,南北长1900米,加上外郭城,总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

作者:卢江良 王源源
      来源:《科学24小时》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