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的圆明园国宝青铜 “ 虎蓥 ”回家记

青铜“虎蓥”回家记

空中距离8100多公里,航程预计10个小时。2018年11月,一架飞机从伦敦希斯罗机场起飞,在专家的全程监控下行驶在英国至北京的固定航线上。希思罗机场是全欧洲最繁忙的机场,乘客吞吐量不断创全球新高,但是这架飞机没有搭乘一位乘客。飞机上安置、运输的是一件中国的青铜器物——“虎蓥”。

“虎蓥”由定制囊匣固定,囊匣的外面有一个防潮、防震、防挤压等特殊处理的外包装箱,箱体外加锁并贴上了有编号的封条,由打带机纵、横打上了铁箍。2018年11月23日,“虎蓥”安全抵达北京,结束了它异乡百年的流落。时隔半个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青铜“虎蓥”入藏仪式,标志着这件国宝终于真正“回家”了。

“虎蓥”的漂流和回归,是中国近代珍贵文物命运的缩影。这个漫长的故事要从100多年前的圆明园浩劫讲起,这次劫难造成了中国文物流失的第一大浪潮。与此后在中国掀起的日本侵华文物流失浪潮和1978年前后的文物流失浪潮相比,圆明园的遭遇最为触目惊心。

直接导致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绕不开的是清政府难辞其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被逼签署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到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通州之时,英法威胁再签《天津条约》,若不同意则“两国唯有带兵进京”。清政府当时“进既不可战,退又不可守”,万般无奈之下采取“两弊相形,聊为避重就轻”,同意了条约的签署。

据史料记载,咸丰同意距离故宫20多公里外的英法使节入京换约,但英法突然提出“互换合约时,所有该国夷书,需亲呈皇帝御览”。这就意味着外国公使亲递国书时,需行跪拜之礼,咸丰帝对此深感意外。但英法的外交使节及《泰晤士报》记者一行39人来京议和时,态度傲慢反复强调“需面见尔王”但“却不能跪”,清政府向其解释“见皇上,自王大臣以下,无不跪”。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的不完全统计与估算,目前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共收藏有流失的中国文物164万件。

双方就此问题各不相让,谈判破裂。英法联军全线进攻,咸丰弃京仓皇而逃。中国文物的命运也随之滑向了最不可测的深渊。

一位法国的翻译官在后来出版的《翻译官手记》中,记录了圆明园文物被抢的一幕:“这一大群各式样的人闹哄哄地蜂拥而上,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了又爬起来,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初看起来,像是一个被人踏翻了的蚂蚁窝,那些受了惊的蚂蚁都带着谷粒、虫蛹、麦秆向四面八方跑去。”

英法在整个抢劫圆明园的过程中,两国的劫掠行为有很大差别。法国士兵多各自行动,“装满自己的口袋”,炮兵“利用弹药箱的每一个角落,装满之后又把放炮后用来冲洗炮管的水桶也都塞得满满的,最后他们甚至把炮口到整个炮身也都塞满东西”。英国则是有组织成系统的抢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记录:“英国人满载的车队,像是一支专业的货物运输大队,车队足足有8公里长。成千辆车子满载着战利品而去。”“带不走的就拿来斧头统统砸碎,然后再取下镶嵌在上面的宝石。”拿走、抢光、损毁所有的文物还不足够,最后还要一把火烧了整个圆明园。

没有人知道,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件文物。按照清廷的相关典制规定,无论是清朝紫禁城内的各处宫殿,还是各皇家园林内的宫殿,均需由清宫内务府建立陈设清册,主要用于记录各宫殿的陈设物品。比如清宫《内务府陈设档》内,计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雍正八年至民国十一年陈设档1万余册。圆明园陈设清册的痕迹,至今都没有被发现。它们可能在英法联军劫掠中遗失损毁,也有可能在英军焚毁圆明园时被付之一炬。

今天的游客,如果再次步入圆明园,大水法是必去的一个景点,它为人们幻想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留下了最多的参考。主体建筑群建在大理石高台上,一座“石拱门”打开了它的恢弘,门后依台阶不断增加高度,圆形拱柱在最高处平行延伸,支撑起曾经这座巨型的宫殿。但是这个被人们默认的巨型石拱门,实则是一个屏障,中间被英法联军凿空,掉落在这所宫殿前方的椭圆形喷泉池之中。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像“石拱门”一样的巨石,不规则地叠落,杂乱地散落在这一片破败之中。

但在异国他乡,却有着另外一番景象: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展厅最显著的位置上,陈列着一座巨大的佛塔,高约2米,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堆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这对青铜龙来自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是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除此之外,枫丹白露宫中还陈列着中国的百子漆盒、青铜鼎、白玉仕女摆件、铜鎏金云龙纹编钟、珐琅麒麟、青玉山子等。法国枫丹白露馆藏品部主任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作报告时称,他能确定馆藏中属于圆明园的文物约为550件。

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近3万件,且大多价值极高,其中同样陈列着大量来自中国圆明园的文物,包括中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圆明园中原藏商周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玉如意、时钟、金塔、金钟、玉磬等等。

这是那些被掠夺至国外文物的命运。当时,中国的文物一部分被进贡给了该国统治者,比如《翻译官手册》中记载了法国侵略军将一部分圆明园文物送与了拿破仑三世:有“两根将军的装饰杖,长约40公分,它们的形状像是拉长的c字,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均镶有很大的玉石,做工极为精细”,还有“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戒指、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一部分仍留在劫掠者后人的手中;一部分经多次倒卖,转入他人之手。但这些文物珍品,最终大多流入了英国、法国、美国的国家博物馆内。

作者:郑亚博
       来源:《博客天下》2019年第03期